摘要: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制是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建筑業迅速發展,建設管理體制步入改革后開始實行的,是一項能夠充分體現工程承發包交易行為公開、公平、提高工程質量、發揮投資效益、防止腐敗和不正當競爭等方面均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并為建筑企業深化改革,挖掘內部潛力,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良好契機,尤其是在政府對建筑業發展的宏觀調控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就此談幾點個人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招標 投標 建筑業發展
一、招投標制的推行,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是社會經濟的管理者。進一步說其既是宏觀經濟的決策者,又是微觀經濟的直接經營者,包攬了社會經濟生活的全部事務,“一統到底”。政府成為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唯一主體,企業及其它經濟組織只是政府機構的附屬物,一切要按政府計劃行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作為生產者的企業,成為經濟運行過程中的主體。在新舊兩種體制中,政府的職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場經濟發展客觀上要求政府職能必須從行政指令轉變為宏觀調控。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宏觀調控方式有直接調控和間接調控之分。所謂直接調控就是政府利用行政手段通過行政系統直接控制管理企業經濟活動。實踐證明,這種直接調控方式根本不能適應現代經濟活動。實踐證明,這種直接調控方式根本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與之不同,間接宏觀調控是建立在利用市場機制基礎上的,通過向經濟系統輸入參數實行宏觀調控,即政府通過參數調控市場,進而通過市場實現對經濟發展的間接宏觀調控。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鎮基礎設施投入增加,建設業有了長足發展,這為改變我國城鄉面貌、改善人民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于改革的政策不配套,建設市場不規范等原因,致使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舉步維艱。相反,一些私營建筑企業和鄉鎮建筑企業,雖然在技術力量、設備裝置、社會信譽等方面不能與國有大中型企業相比,但他們利用自身的靈活性和機動性,有的還采取了一些不擇手段的辦法巧取工程,因而使他們異常活躍在建筑市場領域。目前,建筑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表現比較突出,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充分發揮其政府宏觀調控職能,盡快扭轉被動局面。政府實現宏觀調控的手段很多,可以通過減免稅收、增加信貸資金、減少信貸利息等經濟杠桿來進行調控,也可以采取嚴格企業資審、控制總量平衡、強化行業管理等行政手段進行調控。推行建設工程招投標制,主要解決工程由誰來承攬的問題,關系到每個建筑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我們可以通過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招投標政策調整實現對建筑業發展的宏觀調控。這種調控與經濟調控都屬于間接調控手段,比起直接調控手段的行政干預要高明得多,它是利用市場經濟規律進行自我調解的良性運行機制,必將對整個建筑業的協調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宏觀調控作用。
二、建立獎優罰劣的招投標運作機制,必將促進建筑企業的優勝劣汰
“公開、公平、公正、誠實信用”是招投標的原則,而“擇優”則是招投標的最終目的。就某一項工程招標來說,只要我們堅持了上述原則,那么中標者必定是眾多投標企業中最優秀的。因此,推行招標制度,必將實現對建筑企業的優勝劣汰。建設工程招投標工作是一項科學性、規范性、政策性較強的工作,每一具體環節都直接關系到建筑企業的切身利益,特別是投標單位選擇、評標的分辦法這兩個環節,只要政策稍有調整,就可能影響到中標結果。因此,在工作中必須堅持招投標原則,尤其要把“擇優”這一宗旨貫穿招投標過程的始終,這樣才能實現建筑企業的優勝劣汰和產業結構的優化。比如:在投標單位的選擇上,一開始我市采用的是由建設單位在資質預審合格的企業中推薦投標企業的辦法。實踐中我們發現這一辦法有許多弊端,在確定投標單位之前,投標企業千方百計做建設單位的工作,想方設法獲得投標權,有的施工單位私下承諾建設單位的一些附加條件,意在獲取承包權,有的建設項目雖然按規定進行招投標,并簽定了承發包合同,但由于建設單位事先已選定了外包隊,施工單位為爭取建設單位的投標推薦權,不惜一切代價私下承諾,一旦中標就得接受全部不合理條件。這些問題的存在就失去了招標投的真正意義,更難保證招投標工程原則的落實。這不但給建設單位搞不正之風創造了方便條件,也對擇優選擇投標單位不利。我們發現這一問題后,及時取消了建設單位推薦制,規定實行招投標發包的工程,由招標單位參加投標。采取這種辦法杜絕了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搞場外交易的條件,保證了競爭的公正、公平性。同時,為防止抽簽的隨意性,避免優秀企業失去投標機會,我們規定上一年度榮獲國家、省、市優質工程獎牌及省級文明工地建設先進單位、樣板、文明工地的項目經理部(施工企業)給予一定次數不經抽簽直接進入競標機會。在評標打分辦法上,我市在評標分值設置上也采取了獲獎工程加分、劣質工程扣分和取消兩次投標資格的辦法。通過實行以上辦法后,促使企業靠實力和業績去競爭,從而增強了企業抓管理、上水平、增素質、創優質的積極性。一方面,使我市的工程質量普遍提高了一個檔次。去年,工程合格率達到100%,優良品率達40%,同比提高了10個百分點;工程質量通病消除率達70%。文明工地建設不斷加強,全市有132個工地被評為達標工地,有40個棟號被評為省級文明工地或樣板工地,都比上一年有明顯提高。另一方面,一些實力強的企業多中標、中好標,而實力差的企業,或是過去只靠關系、路子承攬工程的企業,逐步被市場競爭所淘汰,建筑市場秩序逐步好轉,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環境逐步形成。
三、招投標制的大力推行,必將促進了建筑企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國有大、中型企業仍然是我國建筑業的主力軍。目前,這些企業經營體制和管理模式多多少少還殘留著計劃經濟的影響,一個適應市場競爭機制的運營機構還同有完全形成,這在無形中限制了企業的發展。從我市情況看,國有大中型企業施工量僅達到其施工能力的40%左右,個別國有企業活源僅達到10~20%左右,企業面臨著管理體制陳舊、施工任務少、資金短缺、周轉不靈等一系列難題,再加上離退休職工的工資、勞保又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歷史包袱。建筑企業的增多,市場競爭的激烈,這些都給國有企業帶來了強大的沖擊。招標投標制的全面推行,從根本上凈化了建筑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給國有大、中型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向他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招投標過程中,雖然政府為國有大、中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機會,同等條件下也力求保護國有大、中型企業,但競爭的激烈和業主要求嚴格,甚至苛刻,仍然給國有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就客觀上要求國有企業,不但要看外部為他們市場競爭提供了如何優越的條件,更要看到自身在市場競爭中所處的困境,迅速轉變觀念,深化企業內部的體制改革,重新調整企業內部的運行機制,變管理型為經營型,走集團化、集優組合的道路,在企業內部,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樹立責任感、緊迫感和危機感,以良好的精神狀態、精湛的技術力量和先進的機構設備去迎接市場的挑戰。
- 上一篇:項目的招標投標管理
- 下一篇:網上政府采購公務車亟待規范
相關文章
- ·5月外商直接投資大降22% 宏觀調控新契機乍現
- ·以中日經濟增長歷史數據解讀宏觀調控
- ·經濟法是市場規制法與宏觀調控法的有機結合
- ·宏觀調控權的法律解析
- ·市場管理法與宏觀調控法的關系――兼議反壟斷
- ·宏觀調控法基本原則新論
- ·宏觀調控立法特點及其新發展
- ·試論中國入世后宏觀調控法與市場規制法的協調
- ·關于宏觀調控的法律問題
- ·不良資產:宏觀調控中的杞憂?
- ·試論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目標及其實現的法律保
- ·《建筑法》出臺 促進建筑業健康發展
- ·云浮市建筑工程招標投標活動管理規定
- ·建筑工程招標投標活動法律的規定
- ·對建筑工程招標投標合同中相關名詞的解釋
- ·建筑工程招標投標活動法律的規定?
- ·安徽省建筑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法
- ·河北省建筑工程招標投標檔案管理辦法
- ·佛山市直小額房屋建筑與市政工程招標投標操作
- ·聞喜縣建筑工程招標投標監督工作程序